作者:陈茜
原标题:浅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制定的影响因素
IPRdaily导读:知识产权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企业作为创造和利用知识产权的主要力量,是国家能够顺利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基础之一。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国部分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有效地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 知识产权 管理策略 影响因素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 年)规划发布,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章节中,将“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单独作为一节,部署了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等重大任务,在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章节中,提出要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在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中,提出要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事权,这些内容充分表明了知识产权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企业作为创造和利用知识产权的主要力量,是国家能够顺利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基础之一。
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国部分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如何根据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有效地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希望有助于促进企业经营发展,并推动实现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
一、企业主营业务类型对知识产权保护重点的影响
在制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时,首先要明确企业主营业务是哪种类型,脱离企业产生主要营收的服务或产品来制定管理策略,肯定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虽然企业的服务或产品种类众多,但从其价值的主要来源分析,可以大体上分为品牌驱动型企业、技术创新型企业和混合型企业。
品牌驱动型企业通常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产品或服务的高附加值主要源自企业长期以来打造的品牌和商誉,但产品或服务的本身相对来说,不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或创新难度,例如一些知名的奢侈品箱包类企业,这类企业通常需要更加关注企业商标、商誉、域名以及产品的包装、装潢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护。
技术创新型企业主要是指不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一般通过不断推出新技术或新产品来打开、占据市场份额,例如芯片等高科技产业,这类企业通常需要更加关注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需要根据技术的可视化程度选择以专利或商业秘密进行保护,例如,技术先进但不容易被模仿的技术宜采用商业秘密进行保护。
笔者注意到,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在专利的保护策略上采取比较激进追求数量的方式,会对一些技术隐秘型较强的技术(例如,软件算法)也采用专利进行保护,甚至对已经开源的软件也进行专利保护,此类做法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值得商榷。
混合型企业通常是具有持续性创新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这类企业不仅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还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并在市场上具有领先地位和较大份额,且通常具有极强的扩张属性,这类企业由于通常具有充足的现金流,可以选择从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域名等多个角度进行全方面的保护。
二、企业规模和财务预算对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影响
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经营发展的一个环节,要始终结合企业自身的规模和财务预算来考虑。
毫无疑问,大型企业由于人员和资金都较为充足,在岗位设置上较为细分,通常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部门或专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因此,大型企业可结合财务预算,在保护策略上全方面从多个角度多个区域进行保护,例如,专利申请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核心技术,还需要围绕核心技术对相关技术进行布局,并且对竞争对手的专利进行监控分析,在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布局一些能够与竞争对手优势技术相抗衡,甚至阻挡竞争对手的专利,此外,要积极与企业的预研团队配合,对一些前瞻性技术进行专利布局,并且根据当前及未来的目标市场区域尽可能布局广泛的保护区域也尽可能丰富。
虽然大型企业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但是实际上世界上90%左右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在数百万家中小企业中,每天也会创造出大量知识产权。但是中小企业存在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困境,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制定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实际上对于中小企业更为重要,每一份资源都更需要合理利用,确保用在刀刃上。
笔者注意到,有一些初创企业,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标杆,照搬照抄龙头企业的运作模式,盲目地追求知识产权的数量,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分别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进行保护,或许某一天确实有可能会用到,但是在初创时期,对于这类中小企业的财务会造成较大压力,对企业营收和利润产生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应该更关注核心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对占据细分市场具有强竞争力的自主创新技术,并且相比数量和广泛布局,更需要关注质量,此外,在保护区域的选择上要优先选择法律制度健全且产品销量较大的主要市场,在有限的财务预算内做好最优的资源配置。
三、企业市场地位对知识产权运营战略的影响
在市场内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或高品牌价值,甚至一些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握有大量的原始创新技术(例如,基础专利等),目前来看,很多大型企业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但实际能运用好知识产权的却不多。总体来说,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策略相对较为成熟,美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最重要的特点是企业通过对知识产权资产的动态利用,来实现知识产权资产价值的最大化。许多个美国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交易,将其拥有的高质量知识产权资产许可给其它需要该资产的企业,获得高额知识产权许可费,同时牢牢控制被许可企业的研究开发成本和产品成本,帮助美国技术优势型企业和市场优势型企业实现知识产权合作和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扩散速度,缩短创新型企业的盈利周期。目前,美国企业界已经成功建立了基于“研发投资-知识产权-许可收入-研发投资”的知识产权许可战略模式【1】。大型企业在运用知识产权资源时可借鉴一部分国内外成功案例,盘活知识产权,制定积极主动的进攻型战略,定期梳理已有知识产权,积极寻找合适的转让对象、许可对象,甚至在合适的时机发动诉讼,或者将知识产权作为金融工具,增加知识产权运营收入,转而为研发创新提供更多动力,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稳固企业的优势市场地位。
在市场内处理弱势地位的企业可能因为资金人才资源不足而导致创新动力主要来源于模仿、跟随,因此,在没有构建强大的知识产权资源基础时,若盲目地采取进攻型策略,可能反而会造成“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不厥不振的严重后果。这类企业在知识产权运营上宜更多采用防御型战略,一方面,要更多关注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积累,有研究认为,目前国际上创新活动有从原始创新转向非突破式创新和在现有基础上的模仿创新转变的趋向,在很多高新技术领域表现尤其明显,模仿创新具有高达87.5%的成功率【2】。因此,即便是模仿创新,也要进行积极保护。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科技创新人力资源主要集中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所占比重较低,原始创新多集中于高校、科研院所和少数大型企业集团【3】。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转化成本和转化率都较低,因此,当有些技术创新成本高于外购成本时,弱势企业可以借助外部力量,通过外购、合作开发、获得授权许可等实现知识产权的积累,帮助更快地进入市场。
四、总结
综上,企业不仅在发展初期需要结合上述业务类型、企业规模、财务预算、市场地位等多种因素明确制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适时调整策略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以华为公司为例,1988年~1991年为知识产权引进阶段;1992年~1999年为模仿性创造阶段;2000年~2002年为企业自主创造阶段;2004年~2009年为内外互动式创造过渡阶段【4】。当然,除了本文所分析的上述影响因素以外,还有行业特点等其它影响因素,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从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对知识产权申请、分析、运营、诉讼等不同阶段设置合理的资源配比,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并助力国家能够顺利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实现十四五规划。
注释:
【1】金永红,慈向. 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分析及其启示[J]. 中国科技论坛, 2007 (3): 119。
【2】赵晶媛. 技术创新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73页.
【3】冯晓青. 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战略模式的互动关系探析[J]. 知识产权,2014(4),6.
【4】王培林. 对华为知识创新过程的理性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7), 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