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强企知识产权研究院!
媒体报道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介绍“守国门、促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海关力量”有关情况
来源:中国政府网 日期:2023/03/21 浏览量:16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3月20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副署长孙玉宁、办公厅主任赵增连介绍“守国门、促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海关力量”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11场,非常高兴邀请到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守国门、促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海关力量”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先生;办公厅主任赵增连先生。

下面,首先请俞建华先生作介绍。

海关总署署长 俞建华: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和我的同事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相聚,一起交流。首先,我代表海关总署感谢媒体朋友们这些年对海关工作的报道,也感谢你们对海关执法的监督。

图为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徐想 摄)

海关是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海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落实“三个更好统筹”责任,围绕海关守国门、促发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守国门是海关基本的职责,也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责任。我们依法科学监管,运用大数据、智能审图等高科技手段,提升口岸查验和征税效能,保证货物进出口安全有序。2022年海关税收入库2.28万亿元,增长13.6%。我们坚守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在入境人员中检出新冠阳性5.5万例,占3年口岸累计检出总数的67%,为夺取全国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作出海关应有贡献。我们严格检验检疫把关,防止重大动植物疫情传入和外来物种入侵,累计检出有害生物58万种次。我们严厉打击走私,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4500多起,案值1200多亿元,维护国门安全和营商环境。我们开展“口岸危险品综合治理”百日专项行动,清理因疫情积压在口岸的危险品2400多批,查处伪瞒报1600多批,及时排除了积压在口岸的危险品,在高温天气条件下的重大风险,确保口岸安全。

促发展是“人民海关为人民”的应有之义。我们多措并举服务外贸保稳提质,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跨境贸易更加便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大幅压缩。定期发布外贸数据及各类贸易指数,服务宏观决策和外贸企业。我们先行先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海南自贸港、自贸试验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我们积极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理念纳入世界海关组织战略规划,与多个国家签署海关合作协议80份。支持中欧班列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我们千方百计助企纾困,先后出台23项支持措施,促进外贸稳增长。开展“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活动,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认真执行减税、税收优惠政策,共减税、退税2850亿元。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国海关将着力做好“1+1+6”重点工作,第一个“1”就是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二十大精神在海关走深走实。第二个“1”就是以建设智慧海关为抓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以海关高效率监管,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6”就是着力构建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守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落实一揽子外贸促稳提质措施、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坚持高标准全面从严治党等六项重点任务。全国海关将牢记“三个务必”,铸忠诚、担使命、守国门、促发展、齐奋斗,按照新一届政府要求,赓续奋进,在宏伟蓝图中画好海关的“工笔画”,把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转化为海关的具体行动,并务求实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海关力量。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并和大家一起交流。谢谢!

寿小丽:

谢谢。下面我们就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当前海关监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又将如何应对?谢谢。

俞建华:

谢谢你的提问。人们常说,海关就是国门。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海关守国门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

2022年,我国外贸总值超过42万亿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个规模在人类贸易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一个国家的海关监管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去年,全国海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达到48亿吨,货轮、飞机、火车等运输工具1300万辆(架、艘),监管跨境邮快件3.2亿件。打个比方,如果把去年我们的进出口货物装到火车上,首尾相连可以绕地球赤道30圈。如果把去年我们监管的集装箱连在一起,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可以排成两排。这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的气派,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也是海关监管的责任和挑战。

量大只是一方面,换一个角度,从海关服务对象看,目前在海关备案的进出口企业达到185万家,是10年前的3倍,从事贸易的更多了、更分散了;从贸易类型看,既有传统的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又有新兴的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

从监管职责看,既要防范新冠病毒、非洲猪瘟这些疫情疫病,还要拦截红火蚁、沙漠蝗等外来物种;既要检验铁矿石、危险化学品,又要确保进出口食品“舌尖上的安全”;既要打击洋垃圾、毒品走私,又要查出邮包里的“问题地图”、反宣品等;既要查出夹藏的象牙、文物,又要拦截躲藏在集装箱里的老鼠、蟑螂等。2022年,全国海关检出新冠阳性5.5万例,截获有害生物58万种次,监管进出口危化品5.9亿吨,退运、销毁不合格食品、化妆品2900批,查获各类违禁品120万件,毒品2.8吨。海关这些阵地如果守不住、守不牢,必然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

刚才你问到我们的主要挑战是什么。贸易规模大、贸易形态多、监管要求高、安全压力大,如何做到“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这就是海关监管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然,有挑战也不可怕,挑战是我们海关改革创新的动力。我们将坚持党对海关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的改革方向,以改革和科技双轮驱动,大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以智慧海关为抓手推进现代化海关改革,建成引领国际海关监管潮流、服务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第一流海关。实现通关和管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强化“境外、口岸、境内”三道防线,构建“响应、呼应、反应”的海关运行机制,打造全方位、全链条的监管体系;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反腐是世界各国海关共同面临的课题,因此,海关反腐一刻也不能放松,要坚决清除“靠海关吃海关”的害群之马,永远吹冲锋号,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海关队伍,全面提升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关篇章。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外贸形势发展,经营主体是关键。我们注意到,去年海关出台多项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助企纾困降成本措施。请问效果如何?今年有没有新的“大礼包”?谢谢。

俞建华:

大家都很关心外贸,外贸受疫情影响是很直接的,海关天天和进出口企业打交道,对外贸企业的困难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坚决响应党中央助企纾困号召,去年先后出台23项支持措施,各地海关结合当地实际细化为1300多条具体举措,应该说这些措施受到了经营主体的欢迎,也取得了预期效果。

在保畅通上,与一些贸易大国相比,我国货物进出口总体上不仅没有因疫情受阻,而且通关更加快捷、更加便利。2022年12月,全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分别压缩67%和92%。

在降成本上,支持企业享受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仅去年就为外贸企业减税、退税2850亿元。

在优服务上,开展“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创新大宗商品“先放后检”,农食产品“绿色通道”等监管模式,将87种商品编码调出法检目录,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现在,我们正在对23项措施进行评估,能够保留的我们都将保留,确保政策的延续性。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调研针对现在企业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还要研究新的政策举措。主要考虑有几个方面:

一是畅通进出口物流。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支持建设智慧口岸、智能边境,通过科技手段提速增效,促进跨境物流更加便利化。

二是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为企业提供通关“一站式”服务。

三是降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用好用足RCEP等自贸协定关税优惠,降低进出口环节成本。

四是支持新业态发展。创新跨境电商海关监管模式,做到精准监管、快速通关。支持市场采购贸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继续开展“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服务,走出办公室,走进企业,走进机场码头,直面企业需求,和企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破难题、解新题,全力以赴促进外贸促稳提质。

谢谢。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

跨境电商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这几年跨境电商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我们想问一下,在通关过程中,海关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高和保持比较好的效率?谢谢。

俞建华:

大家非常关注跨境电商,而且跨境电商发展很快。2018年突破1万亿元,去年突破了2万亿元,翻了一番。具体的请孙玉宁副署长回答。

海关总署副署长 孙玉宁:

谢谢你的提问。跨境电商从无到有,“买全球”“卖全球”,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新时代十年,跨境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期,过去五年,从2018年进出口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2年的2.11万亿元人民币,应该说在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跨境电商也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商品通过跨境电商进入国际消费品市场。目前,在全国已经设立了16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经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目前已经覆盖31个省市区。

图为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徐想 摄)

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新业态,呈现出蓬勃发展生机。同时,对全球的国际贸易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在逐渐摸索,跨境电商有别于传统的贸易方式和贸易特点,它呈现出碎片化、海量化、信息化的特点。数据显示,跨境电商的进口清单数量是同期货物报关单数量的56倍,每单平均价值不足货物报关单的万分之三。在监管过程中,我们查获了枪爆物品、毒品、管制类精神药物、侵犯知识产权物品、“异宠”等违禁品。应该说,这些新情况都对海关监管工作提出了挑战。

针对跨境电商发展趋势和特点,我们出台了不同于传统贸易的通关管理制度,通过分类管理,“量体裁衣”打造了适合跨境电商特点的海关监管模式。在原有“企业对个人(B2C)”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好服务于“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企业对个人(B2B2C)”的监管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加强科技赋能,开发应用上线了统一版跨境电商监管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交易、支付、物流等相关数据的集成管理。同时,我们全面推广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备案无纸化,实现“一地备案,全国通用”,截至2月底,在海关备案的跨境电商海外仓企业已经达到1713家。

下一阶段,海关将继续坚持“创新、包容、审慎、协同”的监管理念,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在强监管上“下功夫”。一是运用智能化的验核手段,通过对报关单证的真实性验核,防范跨境电商走私行为;二是加强与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的协作,把风险防范关口前移,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海关监管风险;三是广泛开展商品条码应用,加强对商品溯源管理,让消费者安心放心;四是持续关注境外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另一方面要在优服务上“出实招”。一是支持跨境电商企业电子缴税,便利企业线上办理;二是推广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用”,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三是强化数据分析服务,为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预期引导;四是优化海外仓申报流程,服务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五是持续完善进出口退货措施,解决企业和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打击走私是海关的固有职能。能否介绍一下,海关如何保持打击走私的高压态势,确保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公平竞争?谢谢。

俞建华:

“海水不干,打私不断”。走私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毒瘤,危害国家安全和经济秩序,有的还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经过多年严打,走私势头得到了遏制,总体上是平稳的、可控的,但形势依然复杂。有两个情况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一是走私活动的组织更加团伙化、专业化。比如成品油、洋垃圾、毒品等走私更加集团化职业化。境内外相互勾结,组织更严密,分工更专业,给海关监管打私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是走私分子的手段更加智能化、隐蔽化。比如香烟、红酒、化妆品、高档消费品等走私,有的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勾连交易,有的利用“水客”带货、“蚂蚁搬家”逃避打击,有的利用海南离岛免税“套代购”,有的利用跨境电商单证造假,蒙混过关。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会同公安、海警等部门组织开展“国门利剑”联合行动,重拳出击,对重点商品、重点渠道、重点区域的走私,进行严厉打击。5年来,共侦办走私犯罪案件2万起,案值5000多亿元。洋垃圾走私案件由高峰时的481起,下降到去年的98起。查获象牙制品从高峰时的9.2吨,下降到去年的70公斤。中国海关4次获得联合国亚洲环境执法奖、2次获得“克拉克·巴文”野生动植物执法奖,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今年,我们将继续保持严厉打击走私高压态势,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是加强专项打私。开展“国门利剑”“国门勇士”等联合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成品油、洋垃圾、枪支毒品等走私。

第二是加强全面监管。发挥海关口岸监管、检验检疫、稽查等综合作用,构建全方位全链条监管,织密织牢立体的打击走私防控网。

第三是加强综合治理。全国打私办公室设在海关总署,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反走私综合治理的主体责任,协同公安、海警等执法部门力量,形成反走私合力。

通过以上工作,构建反走私的天罗地网,让走私行为无所遁形,让走私分子无处藏身。

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海关聚焦通关便利化,口岸营商环境也在持续提升。请问,下一步海关还会出台哪些新举措?如何更好地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谢谢。

俞建华: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营造良好的、便捷的口岸营商环境,是海关的主要工作。这个问题请分管的赵增连主任回答。

海关总署办公厅主任 赵增连:

口岸营商环境直接关系到广大经营主体的切身利益和获得感,一段时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过去一段时间来,海关在各方面密切配合下,就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这些举措概括起来大概有几个方面:连续5年组织推进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大幅压缩口岸通关进出口货物的整体通关时间;深入推进海关通关便利化改革;规范和降低进出口环节的费用;持续提升口岸管理信息化水平等。

通过这一揽子的举措,口岸通关的时间更短了、通关的成本更低了、通关的手续更便捷了。这些工作成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所体现。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出新的有力举措,概括起来可以用15个字表述:优设施、搭平台、促联通、强合作、提效能。

图为海关总署办公厅主任赵增连。(徐想 摄)

一是优化口岸设施。我们正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推进重要边境口岸的扩能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边境口岸通关能力。正在指导海南省落实自由贸易港口岸布局方案,加快自贸港口岸建设,为下一步如期封关运行提供口岸设施保障。

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刚才俞署长提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其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实现出口退税申报、发票信息自动抓取,便利企业办理退税业务。优化“通关+物流”“外贸+金融”相关服务,为企业提供通关物流全流程信息查询、出口信用保险办理、跨境结算融资等服务。

三是促进内外联通。我们正会同各方积极推动陆路边境口岸复通。目前相关陆路边境口岸的货运复通已经实现“能开尽开”,相关客运通道也在有序恢复开通中。我们进一步促进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跨境班列发展,支持各地“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

四是强化国际合作。眼下,我们正结合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大力推动“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国际合作,协调推进智慧口岸建设,稳妥推进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单一窗口”合作,推动跨境贸易相关单证交换共享。

五是提高通关效能。在前期评估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组合港”等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公布口岸通关流程和主要环节作业时限,将通关时间稳固在合理区间内,给广大企业提供相对稳定的通关预期。谢谢。

中宏网记者:

我们注意到,2022年针对部分口岸出口危险品积压问题,海关组织开展了“口岸危险品综合治理”百日行动。此次行动具体有哪些内容,目前成效如何?在专项行动结束后,是否会把此次行动的成果固定为长效机制,持续发挥相应作用?谢谢。

俞建华:

口岸安全确实是海关重大的责任,我们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来防范化解这方面的风险。请孙玉宁副署长回答。

孙玉宁:

“统筹发展与安全,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须臾不可放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海关始终牢记这一指示要求,坚持管业务必须管安全,以“时刻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做好口岸安全生产工作。

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一些进口危险品在口岸积压,叠加高温天气,安全生产风险上升。对此,我们在全国海关开展了“口岸危险品综合治理”百日专项行动,清理因疫情积压在口岸的危险品2400多批,查发伪瞒报1600多批,行政处罚案件立案500多起,危险品整体通关时间压缩60%以上,保障了口岸安全稳定运行。

我们认为,百日行动收官不等于收兵。我国是危险品贸易大国,随着经济加快复苏和恢复,危险品进出口增量明显,同时口岸危险品还存在“涉危不报”“高危低报”“多危少报”等违法问题禁而未绝,对海关安全、有效监管提出了严峻考验。今年我们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开展集中整治。去年百日行动化解了危险品在口岸滞留风险。今年启动了为期半年的“打击进出口危险品伪瞒报”专项行动,坚持“打击、治理、震慑”相结合,全面加强风险防控、现场监管、后续稽查,完善监管链条,实现全国海关执法“一盘棋”。同时,加强执法联动,与相关部门共同筑牢安全监管“一张网”。

二是推进常态化治理。要把专项行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作为常态化的治理措施,防止口岸滞留现象反弹,保持打击伪瞒报的高压态势,让守法者便利通畅,让违法者寸步难行。同时,提升危险品进出境监管效能,深化危险品监管检验模式改革,目前已经在上海等五个口岸开展试点,近期将在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向全国推广。

三是防范重大安全风险。具体讲,就是做好口岸危险品综合治理工作的同时,还要聚焦口岸的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执法作业安全和实验室安全等重点领域,要反复抓、抓反复,持续做好安全风险隐患的排查、排序和排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守牢安全底线和监管红线。

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前不久,海关总署发布数据,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下降0.8%,同期我们也看到不少媒体报道,在港口的集装箱空箱数量增加,引发了大家对今年进出口外贸的担忧。请问,海关总署对于今年的外贸形势有怎样的研判?谢谢。

俞建华:

感谢你的提问。大家都非常关心今年的外贸形势。正如你所说,海关已经发布了前两个月的统计数据,相关部门进行了解读,海关在密切监测3月以来的外贸发展形势。我们的整体看法是,开局平稳,趋势向好。从规模上看,前两个月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增长0.9%,比预期要好。进出口总值超过6万亿元,这在历史上是第二次。疫情前的同期最高的时候不到5万亿。从构成上看,疫情期间我国率先复工复产,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抬高了外贸基数。我们做了测算,如果剔除“一次性因素”,今年前两个月进出口增长超过10%。从趋势上看,按周监测,2月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明显回稳,2月最后一周比前一周环比增长超过15%。从周边国家情况看,与周边已经公布数据的经济体相比,我国的外贸表现是好的。

当然,外贸确实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外需减弱最受大家关注。全球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对全球贸易构成了持续冲击。世贸组织近期预测,今年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疲软,预计全年仅增长1%。除此之外,一些国家强推“脱钩断链”,地缘政治风险,最近西方一些国家金融市场的波动等对全球贸易环境产生冲击,也是我国外贸促稳提质的外部挑战。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积极乐观的一面。前两个月,在经营主体方面有更多企业进入外贸领域,海关新备案外贸经营主体4.6万家,说明大家的信心在积聚、恢复。在订单方面,根据我们跟踪监测,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增长企业比重连续提升。在新动能方面,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六成。大家关注的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5.8%。在贸易多元化方面,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超过10%,对RCEP其他成员合计进出口增长超过3%。

您刚才提到了空箱的问题,我们也在关注。这里面有前一个时期新集装箱投放量过大、国内堆存成本较低、国外疫情缓解后空箱短期大量回流的原因,也有季节性规律作用。大量空箱在我国港口蓄势待发,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国际市场依然看好我们下一阶段的出口能力。从海关最新数据看,2月下旬以来,出口用箱量在持续增长。

综合起来看,外贸形势还是严峻复杂的,但也蕴含了不少机遇,困难更多是全球性的。比较来看,我国竞争优势依然明显,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整体好转,外贸前两个月平稳开局的势头有望保持下去。因此,我们对今年我国外贸实现促稳提质的目标充满信心。谢谢。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当前有一个现象,不少年轻人热衷于养“异宠”,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异宠”写入其中。请问,海关如何防范“异宠”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保障国门生物安全呢?谢谢。

俞建华:

“异宠”对国家的生物安全是一个威胁,海关总署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拦截。具体请赵增连主任回答。

赵增连:

谢谢记者的提问,也特别感谢您的关注。“异宠”是个新词,也是个热词。之所以称为“异宠”,主要是有别于传统的猫、狗等传统伴侣动物的一些特殊动物。说它特殊,主要是有一些已经令我们曾经为之动容的小动物竟然成了宠物,比如蛇、蜥蜴、角蛙等,这些“异宠”长相奇特、色彩斑斓、与众不同。

刚才你提到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异宠”,这就反映出“异宠”已经不是简单的生活宠物,而是另有隐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这些“异宠”多是外来物种,它威胁生物的多样性。一些“异宠”一旦发生逃逸或被遗弃到自然界,在没有天敌的情形下会迅速繁殖扩散,威胁到本土生态系统。二是威胁农林牧渔生产安全。一些“异宠”一旦到了自然界,往往会对本土物种形成巨大威胁,甚至会导致本土生物种群急剧下降。三是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一些“异宠”有攻击性,如网上看到的火蝾螈、野蛮收获蚁,有的“异宠”甚至有剧毒,比如巨人蜈蚣、箭毒蛙,还有的“异宠”携带多种病菌,会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中央有号召,社会有关切,海关必然有行动。我们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格防范“异宠”等外来物种入侵。一是加强口岸检查,海关利用X光机、CT机等技术手段来防范“异宠”随邮件入境。海关每天监管从境外寄来的邮件超过40多万件。二是开展专项行动,我们连续开展如“国门绿盾”专项行动和跨境电商寄递“异宠”综合治理,坚决打掉非法引进“异宠”等外来物种的犯罪团伙。三是强化联防联控。对内加强部门合作,形成执法合力;对外加强源头管控,压实境外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四是营造社会共治氛围,没有人购买,就不会有人售卖。海关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加强对寄递企业、进境旅客宣传教育,千方百计强化民众生物安全意识。

2022年,海关截获“异宠”等外来物种991种2012次,包括4厘米长的大蚂蚁、10厘米长的大甲虫,30多厘米长的大蜈蚣。我今天带了几张图片,在这里展示一下。我们截获的这些“异宠”,已依法依规进行了严格的安全处置。

下一步,海关将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加强口岸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守牢国门关口。继续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教育,曝光典型案件,不断提高社会公众自觉保护生物安全的意识。

借此机会,我也想通过媒体朋友们发出呼吁,守护生物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希望“异宠”爱好者不要去购买非法引入的小动物,不要让个人的喜爱变成对大自然的伤害。

谢谢。

寿小丽:

最后两个问题。

图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邀请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当前,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现状如何?在解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不平衡方面存在哪些难点痛点?目前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谢谢。

俞建华:

特殊监管区是海关监管的一项重要职责,现在我们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特殊监管区建的越来越多,情况各不相同,海关的监管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这个问题请负责这项工作的孙玉宁副署长回答。

孙玉宁:

谢谢你的提问。伴随着改革开放,海关特殊区域应运而生,经过30多年发展,海关特殊区域已经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重要载体。去年,特殊区域进出口总值达到8.4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对外贸易总值的20%。我国特殊区域以不到十万分之五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五分之一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值。

为适应不同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我国先后共设立了六个类型的特殊区域,包括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跨境工业区。按照科学统筹发展要求,我们积极落实国务院部署要求,正在推动各类型特殊区域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目前,全国共167个特殊区域,其中综合保税区已达156个,占到了93.4%,覆盖了31个省市区。

在新时期,综合保税区就是特殊区域的发展主要呈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区域规模不断扩大。去年特殊区域进出口总值比2012年翻一番,对外贸易占比由2012年的15.7%提高到现在的20%。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保税+”等行业持续发展,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其中,2022年保税维修进出口总值达到1984亿元,同比增长32.7%。三是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特殊区域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其中,四川、重庆、河南、陕西等省(市)特殊区域进出口总值占当地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超过50%甚至60%。

刚才你谈到特殊区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东部地区的特殊区域发展优于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设立了多个特殊区域,也存在着发展参差不齐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充分的问题,部分特殊区域产业单一,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产业配套不够完善,竞争优势还不明显。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积极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出台新时期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措施,主动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二是积极支持特殊区域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保税+”业态的创新发展,促进保税研发等产业集聚,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于科技自立自强。三是积极推动智慧综保区的建设。以深化综保区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加强科技赋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们注意到,香港、澳门特首上周和俞建华署长进行了会见。请问,海关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目前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还将有哪些举措?谢谢。

俞建华:

感谢您的关注。的确,上周我在总署先后会见了贺一诚特首和李家超特首,大湾区建设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关注的话题。大湾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开了世界湾区建设的先例。我先说个数据,去年,大湾区内地9市和香港、澳门加起来,外贸总值达到2.5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量5%。可以说,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服务大湾区建设,海关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

近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促进要素流动方面,我们加快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先后出台54条措施,大力支持横琴、前海、南沙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创新“组合港”“一港通”通关模式,实现大湾区内地9市全覆盖。推广粤港、粤澳海关“跨境一锁”,所谓“跨境一锁”就是两地海关间对跨境车辆使用智能锁,加强途中监管。在对方口岸快速通关,不用查验,也不用拆箱。这是贸易便利化的一项措施,我们还要扩大试点。推动“澳车北上”政策成功落地。今年以来,澳车北上累计通行5.3万辆。建立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随到随检、随检随放”,全力保障供应港澳。

第二,在维护贸易安全方面,三地海关重点加强风险分析、协同配合,探索推动大湾区风险一体化防控。完善打击走私协作长效机制,开展“三叉戟”“清湾”三地联合行动,严厉打击粤港澳海上跨境走私等各类违法行动。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按下加速键。下一步,海关将与有关方面密切合作,加强设施的“硬联通”和合作的“软联通”。在三个方面发力,助力粤港澳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一是抓平台建设。加大横琴合作区先行先试力度,推动落实“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支持前海合作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服务好南沙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建设。

二是促通关便利。加强三地海关监管互认,积极推进“跨境一锁”,推动“澳车北上”落地,之后的“港车北上”也加快推进。深化AEO互认和“单一窗口”合作,推动贸易数据联通,探索实施“一单两报”。优化简易通关模式,便利人员往来和货物流动。加强协作配合,共同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这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三是强执法合作。加大情报共享,密切执法联动,加强粤港澳检验检疫、知识产权保护、打击走私等领域的协同合作,共同维护大湾区良好的发展环境。

谢谢。

寿小丽:

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

010-5729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