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字经济窄化为互联网经济,将数字经济等同于虚拟经济,这是误区。”11月28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数字经济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梅宏表示,当前人们对数字经济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
“将数字经济等同于虚拟经济,这是误区”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由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而引发的大范围、深层次的数字经济革命。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型经济形态应运而生,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梅宏认为,“但当前人们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共识,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看待数字经济,有不同的理解。”
梅宏表示,当前,关于数字经济的通俗说法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其中,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治理体系建设构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环境,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传统的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构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但是不能简单地在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经济、虚拟经济之间画上等号,互联网经济、虚拟经济只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
梅宏解释,早期的“数字经济”一词主要用于描述互联网对商业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但发展到今天,数字经济的外延更加宽广——当前,数字经济主要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遍地开花
在论坛上,不少专家用报告佐证了梅宏的观点,揭示了数字经济并非限于虚拟经济一隅,而是自有广阔天地的事实。
在报告中,腾讯公司副总裁、西南区总经理蔡光忠介绍了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执委会主席白重恩则以能源互联网为例,介绍了数字技术在电网发电、储能、引导用户消纳新能源电、节能减排等环节的潜力。他表示,数字经济有多元应用场景,能够助力企业进行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秘书长文继旭表示,当前,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已在多条产业链中深度融合,这不仅是简单的数字技术叠加和赋能,而是从能源、原材料到生产,从产品到交付等各个应用场景的数字化。
从实体到虚拟,从农业、工业到服务业,数字经济已遍地开花,而我国也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
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9年10月,我国首次把数据列为生产要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2021年,“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被写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时强调,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
数字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数字经济发展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数据资产地位尚未确立,数据共享流通障碍重重,数据版权问题尚无有效解,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监管问题突出……
“数字经济对社会结构会带来什么影响?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数字经济对人类文明会带来什么影响?”梅宏说,“这些都是值得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的问题。数字经济当前处于探索成型期,我们需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数字化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当然也有风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和法律学教授詹姆斯·赫克曼解释说,“在数字化转型中出现了数字鸿沟。身处当今社会,特别是数字化社会,工人们最大的恐惧之一就是害怕自己被技术、被机器所取代。我们应该对老人、边缘化的工人进行培训,让他们跟上时代的脚步。”(科技日报 骆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