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里,109枚来自天津滨海新区的红色公章静静躺着。它们形状、材质各异,有的如拳头般大,曾代表着政府的审批权力。
2014年5月,天津市滨海新区将分散在18个不同单位的216项审批职责归并到一个部门,率先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这109枚印章“封存了就永远不再打开”,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中国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见证。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一道世界级难题,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亦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
2013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较此前“基础性作用”的表述,两字之差折射出对市场的全新定位。随后,中共十九大再次明确了上述方向。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改司副司长蒋毅日前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说,这个定位是中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突破,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这个新阶段,中国通过改革,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也通过改革,让各类市场主体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更多史无前例的改革举措随之落地开花。2020年10月,改革开放前沿深圳再次按下改革快进键,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此次改革授权力度之大、任务之艰巨、修法力度之大、试点模式之新均前所未有。
截至目前,首批40条授权事项已全面落地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统筹发力,市场活力、制度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被激活。至2022年8月底,深圳共有企业240.48万户,占商事主体总量逾六成。
从地方到中央,中国正逐渐成为“善于驾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行家里手”。以此为切口观察这十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越来越多目标正照进现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正在加快形成,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等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眼下,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中国经济面临更复杂考验。人们期待上述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进一步化作增长的动力。
直面严峻挑战,中国决策层已部署了一系列激活发展动力的重大改革。加快推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稳增长扩内需的相关改革;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绿色低碳转型......蒋毅表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认真把这些措施落实落细。
他强调:“我们将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改司副司长蒋毅(右)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和亮点?
蒋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方位展开、系统性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国资国企改革完成顶层设计,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混合所有制经济稳健发展,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健全。重点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过去10年,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万户增长到4457万户,翻了两番。
二是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立法、执法、司法全方位产权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完善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要素市场制度,形成了100多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经济总量、14亿人口、4亿左右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国内市场。
三是宏观经济治理改革取得新成就。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持续创新,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等更加灵活有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实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
四是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统筹推进21个自贸试验区建设,向全国复制推广26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起步。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全面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并覆盖全国所有口岸,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宁波舟山港作业场景。高雪峰 摄
中新社记者: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一道世界级难题。围绕把握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了哪些重要改革举措?
蒋毅: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定位,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突破,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围绕处理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结合的体制优势,推动了许多改革举措。
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方面,一是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优化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二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体制基础。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三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等。
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方面,核心是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主要包括,构建有效协调的宏观调控新机制,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完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体系,以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牵引持续优化政府服务,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新型监管机制等。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改司副司长蒋毅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中新社记者:“十四五”以来中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按下加速键,并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请问“高标准”如何理解?建设进展如何?下一步有哪些工作重点?
蒋毅: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运转基础。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的通知》印发实施。《行动方案》提出要“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高”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理解:
一是要有高标准的市场基础制度,包括完善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制度体系。二是要有高标准的要素市场体系,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是要有高标准的市场环境和质量,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四是要有高标准的市场基础设施,推动市场基础设施高标准互联互通和全面升级,形成高效畅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道。五是要有高标准的市场开放,国内外开放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深度上持续拓展。六是要有高标准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行动方案》印发实施以来,各方面协同配合,中国高标准市场建设体系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市场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其中企业4000多万户。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二是市场基础制度持续完善。产权保护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显著,市场准入限制不断放宽,公正竞争共识不断凝聚,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健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全面实施。三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渠道进一步畅通,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稳步发展。四是市场环境和质量明显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监管效能不断提升,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环境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
下一步,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快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一是深入推进市场统一开放。完善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推动制度型开放,促进内外规则衔接。二是大力促进市场有序竞争。着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商品要素有序流动。三是全面提升制度建设水平。一方面加强市场体系本身的各项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促进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相关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等配套制度建设。四是不断完善市场治理。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强治理效能。
中新社记者:从目前的实践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怎么样?下一步将如何推进?
蒋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作出战略部署。随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改革成效日益凸显。
一是形成了各类所有制经济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国有资本实力品牌优势和非国有资本市场机制优势互补融合,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战略合作持续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点行业改革提速,竞争性环节有序放开,有效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累计引入社会资本超过2.5万亿元,地方国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超7000亿元,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良好趋势。
二是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功能放大。超过100家完成试点任务的混改试点企业共计引入外部资本超过2530亿元,改革后国有资本权益平均增长约20%。近20家试点企业成功登陆国内股票市场,国有资本权益实现倍增。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存量国有资本的质量效益显著改善,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增量国有资本也实现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切实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
三是培育了一批高质量的市场主体。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批长期亏损甚至濒临破产的传统国企扭转颓势,在很多领域培育出一批生机勃勃的“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切实激发了微观主体活力,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推进混改过程中,指导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操作路径,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借鉴。
图为航拍南沿江铁路江阴站站房屋面钢结构桁架整体提升现场。(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是完全正确的,符合现阶段中国改革发展实际,混合所有制企业有着蓬勃生命力。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发挥各种所有制资本优势,坚持依法依规推进、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是突出改革深化。持续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严格遵循“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聚焦混资本、改机制、优监管、强配套,推动改革取得更大实效。二是突出增量混改。务实推进新能源等领域增量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一批高质量的市场主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突出示范带动。组织开展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示范,加快培育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微观基础。
中新社记者:始于深圳的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是改革推进方式的重大创新,请问实施以来效果如何?下一步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方面还有哪些重大举措?
蒋毅:在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是新时代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一招,也是创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和以往改革不同之处是,综合授权改革更加突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衔接配套、成熟定型,实现改革的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
综合授权改革试点落地近两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深圳等有关方面合力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目前,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现。
一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深化。开展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推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实施契约型私募基金投资企业商事登记改革,首批开展3个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
二是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推进。实施科技、金融、医疗等6大领域24条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出台首部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
三是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不断完善。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管理体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健全双轨制科研经费投入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制定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审发520多份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
四是对外开放合作领域持续扩大。出台实施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全国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65项。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率先赴香港发行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五是民生服务供给体制不断优化。试点开展国际职业资格视同职称认可工作。开展航空资源结构化改革,宝安国际机场高峰小时容量标准从55提升到60架次/小时,预计每年增加2.7万架次航班时刻保障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总结深圳“实施方案+授权清单”改革探索经验,稳步做好复制推广工作。同时,我们还将按照中央顶层设计要求,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支持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深圳市蛇口滨海文化创意街区。广东省文旅厅 供图
中新社记者: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围绕稳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未来将如何通过改革这“关键一招”这激活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动力?
蒋毅: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了一系列激活发展动力的重大改革。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将这些重大改革认真落实落细。
一是加快推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结构性改革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营造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二是加快推进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改革。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完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力争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领域有重大突破,在数据要素相关基础制度上有显著进展。稳步推进重点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油气市场体系。
三是加快推进稳增长、扩内需的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更好撬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消费提质扩容,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消费持续恢复。完善按要素分配的制度设计,推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四是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扩大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实施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抓好全岛封关运作。优化外商投资服务,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
五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完善科学考核和统计核算体系,有效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搞好用能权和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取得重要突破。
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