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聚焦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需求,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积极出台并推动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2020年,共计2万余家中小企业获得知识产权托管服务;近8000家中小微企业获得金额约600亿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5.3万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5729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76%。截至2020年底,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中的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均件数分别达到4.8%、29.4件和1.08件,远高于全国企业平均水平2.2%、2.9件和0.01件。
一
准确识变助应变,精准施策战疫情
及时摸查疫情防控期间中小企业的困难和需求,精准制定知识产权应对措施,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双胜利。一是迅速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2020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共同出台支持复工复产十条政策,延长受疫情影响企业办理专利、商标等事务的期限,建立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和质押登记快速通道,约3000家抗疫企业通过质押登记绿色通道实现融资。3月,出台“运用促进十条”,设立专利商标质押登记绿色通道,推出即刻办理、立等可取等加急措施,支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销售。加强央地协同施策,指导支持各地知识产权局出台知识产权纾困助企政策,全年共出台相关政策70余件,有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二是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稳定和扩大就业。4月,出台支持和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通知,推进“先上岗、再考证”,减免考前培训费用,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等。2020年,各地共组织1619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专场招聘活动351场,宣讲培训648场,提供知识产权服务业就业岗位逾9000个。
二
降费减负换轻装,提质增效保发展
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推进专利审查提质增效,开展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调降专利商标注册审查费用,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一是持续做好专利商标审查提质增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审查系统智能化建设,推进专利审查、商标注册提质增效。截至2020年底,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已压减至20个月,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已压减至14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已压减至4个月。二是优化审查服务。面向中小企业的各种创新需求,提供集中审查、优先审查、巡回审查等审查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做好专利储备和布局。三是调减专利商标收费。大幅放宽专利收费减缴条件,降低商标收费标准。十三五期间,累计减免专利、商标业务办理相关费用471.7亿元,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储备与布局成本。四是推动知识产权业务“一窗通办”。深入调研全国专利代办处和商标受理窗口情况,统筹推进实现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业务“一窗通办”。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27个省级窗口实现“一窗通办”,203个市县窗口全部统一更名。其中,杭州高新区(滨江)设立了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包括知识产权业务受理、综合服务等相关机构,服务内容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等各类知识产权业务。
三
稳中求进促创新,重点培育添活力
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着力培育企业形成知识产权优势,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鼓励中小企业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截至2020年底,贯标企业已达到5.3万余家,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二是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托管工作体系,在20个试点城市(区)的35个中小企业集聚的园区开展试点工作,2020年,累计为2万余家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推动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深入调研企业需求和困难,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共计7000多次,惠及企业5万多家,其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过程中,加大向中小企业倾斜力度,2020年累计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5729家,其中中小企业4354家,占优势示范企业总数的76%。
四
立足需求破难题,融资惠企解燃急
联合银保监会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保险工作,着力缓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帮助中小企业稳定经营、创新发展。一是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力度。推行知识产权质押便利化服务,设立专利商标质押登记绿色通道,专利质押电子化登记压缩至1个工作日。2020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2180亿元,同比增长44%。二是支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2020年,沪深两市新发行10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融资规模69亿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便利的新型融资渠道。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险产品体系。推出涵盖4个险种16个产品的知识产权保险产品体系,涉及商标和地理标志被侵权损失保险、海外侵权责任保险等。2020年,3667家企业超过6900件专利、商标和地理标志投保知识产权保险,保障金额达194亿元。
五
协同推进助发展,畅通链条提能力
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着力增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系统全面保护能力。一是加强快速协同保护。2020年面向重点产业领域布局建设14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共达62家,累计备案企业数量近1.8万家,为中小企业提供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服务。二是推广专利导航产业创新发展决策机制。针对区域产业规划、企业经营研发等不同应用场景,制定出台《专利导航指南》(GB/T39551—2020)系列国家标准7项,为中小企业专利导航实践提供方法和工具指引。在区域、行业、企业等层面推动实施一批专利导航项目,提升中小企业创新效能,该做法被国务院认定为第三批支持创新改革举措向全国复制推广。三是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平台、机构、资本、产业”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体系,推动37个城市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放宽知识产权服务业准入,持续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截至2019年底,全国知识产权服务类企业共6.6万家,其中98%为中小企业,同比增长8.2%;从业人员约82万,同比增长2.6%;营业收入超过2100亿元,同比增长13.2%。持续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截至2020年底,全国28个省(区、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设立了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布局建设51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建设60个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