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22)在深圳举办。有行业专家在开幕式上透露,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已突破14万亿元。
同时,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当前我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5G、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创新密集涌现,为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活力。但同时行业发展仍然面临较大挑战,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方位加速赋能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
九年稳居第一 电子信息制造业市场前景巨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增速分别超出工业、高技术制造业6.8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已突破14万亿元,占工业营业收入比重达11.0%,已连续九年保持工业第一大行业地位。
以深圳市为例。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华介绍,2021年,深圳市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2.38万亿元。今年以来,深圳又出台“20+8”产业集群等系列政策,其中,网络和通讯、智能终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智能传感器等5个电子信息领域集群,占比达1/4。
用户个性化需求激增 全球业界加速算力布局
伴随我国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速,数字经济时代催生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工厂、智能医疗等诸多应用场景,用户需求正在趋向多样化。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规模依旧保持上升态势,预计2022全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大关。
“长期主导全球的单品先进思维,已经愈发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锡明指出,通过“系统优化、行业定制”解决方案,可以在弥补单品性能差距的同时,显著提升并满足用户日趋复杂的个性化需求。
“当前数据量每两年翻一番,每个人都是大数据的创造者,巨大的算力需求让量子计算的应用势在必行。”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俞大鹏看来,信息时代呼唤颠覆性智能信息技术,量子计算应运而生。
他介绍,在量子计算产业链中,设备供应、芯片加工、硬件制造、云平台、量子软件/算法、工业应用等方面,都是全球业界加速布局的重大方向。
持续强化科技创新 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当下,电子信息产业已从应用型技术转向原创性技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在演讲时表示,中国今后要转向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无论是提高国际竞争力还是内部转型发展,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都很关键。
近年来,我国持续谋划布局,提出“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等机制,推动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介绍,广东将继续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超高清视频、硅能源等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的供给能力,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助力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陈锡明表示,在国际地缘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打造覆盖“芯-端-网-云-数-智”全系列的计算产品,布局从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整机和外设、云和数、网络安全、系统应用、研究机构在内的既有关键环节又有网信产业体系化的能力,尤为重要。
郑永年认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当中国在国际人才市场上具有了竞争力,其他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实习生武师宇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