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重塑世界格局的一个关键变量。因此,探索未来教育近年成为全球广为关注的一个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经济论坛、欧盟等国际组织是其中重要的引领者,从各自视角提出了对未来教育的理解与主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坚持教育的人文主义立场
重新构想知识和学习如何能够塑造人类和地球未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探索未来教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并因此在2019年成立了“教育的未来”国际委员会,成立以来相继已经发布了多份报告。
对于未来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强调教育变革势在必行。新冠肺炎疫情、不断扩大的不平等、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地球资源的过度使用、颠覆性的技术发展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教育必须做出回应。目前,全球正在经历自19世纪公立学校出现以来最大的教育变革。为此,要加强全社会合作,让师生、家长、学术界、政府、民间组织等都参与构建教育的未来,同时还需要加强全球团结和国际合作。
二是强化教育作为共同利益的承诺。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在未来发展上应扩大个体的受教育权,使之持续终身,并涵盖信息权、文化权、科学权和联通权,同时要支持个人发展和集体繁荣。
三是重视教育核心要素改革。未来教育应在课程、教学方法、教师专业等方面做出调整。在课程上,将科学素养作为优先事项,并确保人文目标方向,同时增强课程整合力度,并围绕相关主题,注重跨文化和跨学科学习。在教学法上,应围绕合作、协作和团结等原则加以组织,应培养学生在智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乎道德的行动能力,使其能在同理心和同情心基础上共同改造世界。在教师层面,应更加重视教师的职业能力,充分发挥他们作为知识推动者和学业引导者的作用,同时,应给予他们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并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性,加强教师之间协作以及促进团队合作。
四是学校应面向未来重新规划。学校应以支持包容、公平以及个人和集体健康为职责,应成为聚集多样化人群的场所,并让他们体验在别处接触不到的挑战和可能性。在数字技术使用上,应以支持学校为目标而不是取而代之,不能让公共教育依赖由私营公司所控制的数字平台。学校还需要通过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实现自身的升级、转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注未来学生能力与学校形态
经合组织是较早关注未来教育的国际组织之一,早在2001年就发布了《未来学校什么样》报告。此后,经合组织又陆续开展了“塑造教育趋势”“教育2030:未来的教育与技能”“21世纪儿童”等项目,成为国际上推进未来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经合组织的未来教育探索主要围绕“教育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和“未来教育可能会是什么样”两个问题展开,并将重点放在前者上。
就教育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经合组织基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挑战,提出了面向2030年的学生学习框架即“2030学习罗盘”,该框架将学生能力分为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四个维度,其中知识包括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认知知识和程序知识;技能包括认知与元认知技能、社会与情感技能、身体与实践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包括个人、人际、社会和人类等方面。另外,该框架还提出了学生应掌握的核心基础,即基本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是进一步学习的先决条件,具体包括认知基础(读写和计算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数字和数据素养)、健康基础(身心健康和福祉)、社会和情感基础(道德和伦理)。目前经合组织正在推进如何有效地培养这些能力的研究工作。
就未来教育可能会是什么样,经合组织在21世纪初设想了6个未来学校的图景,2020年更新为四种,具体为学校教育扩展、教育外包、学校作为学习中心、无边界学习,这些图景指向未来20年可能的学校变化。学校教育扩展指的是正规教育的参与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和技术进步支持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但学校教育的结构和过程仍然存在。教育外包指的是随着社会更加直接地参与到公民教育中来,传统的教育体系也随之瓦解,同时受数字技术驱动,学习通过更加多样化、私有化和灵活的安排进行。学校作为学习中心指的是学校依然存在,但多样化和实验是常态。无边界学习指的是教育将随时随地都在进行,而且随着社会完全依靠机器力量,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也就不再区分。
世界经济论坛:聚焦教育服务第四次工业革命
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白皮书首次提出了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教育4.0全球框架。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又提出成立“教育4.0联盟”,该联盟是一个推进全球教育改革和包容创新学习环境的多方利益相关者联盟,目前成员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经合组织、国际教育协会等。
教育4.0全球框架涵盖学习内容和经验的8个关键转变:全球公民技能,包括着重于建立对更广泛的世界、可持续性和在全球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认识的内容;创新和创造力技能,包括培养创新所需技能的内容,即解决复杂问题、分析思考、创造力和系统分析等;技术技能,包括基于发展数字技能的内容,即编程、数字责任和技术的使用等;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关注人际情商的内容,即同情心、合作、谈判、领导力和社会意识等;个性化和自定进度学习,即从一个标准化学习系统转向一个基于每个学习者不同个性需求,并有足够的灵活性可以使每个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己的进度进步的系统;无障碍和包容性学习,即从一个学习仅限于有机会进入校舍的系统转向一个所有人都有机会学习并因此具有包容性的系统;基于问题和协作的学习,即从基于过程的内容分发到基于项目和问题的内容分发,这需要同行协作,并更紧密地反映工作的未来;终身学习和学生驱动型学习,即从学习和技能在一个人的一生中逐渐减少的体系转向每个人都在现有技能上不断提高,并根据个人需要获得新技能的体系。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论坛在2022年又提出了投资教育4.0的三个关键机会领域:新的评估机制、采用新的学习技术、赋能教育工作者。新的评估机制,需要收集更好和更多的数据、应采用新的评估个人和系统的方法、推进技能本位的方法。对于新的学习技术的采用,需要在学习中恰当使用技术、应将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补充而不是替代、促进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对于赋能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性地投资教育人员培训和创新教育学发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人力资本计划。实现教育4.0投资的巨大潜在回报,需要企业机构、政府、教育者等所有利益相关者在这三个机会领域共同努力。
欧盟:面向工业5.0的数字教育
欧盟是一个区域一体化组织,所以在未来教育的探索上主要立足于区域发展需求。2021年1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工业5.0——迈向可持续,以人为本和弹性的欧洲产业》,更加强调可持续性和以人为中心,在实现就业和增长目标的同时,建立一个能应对未来冲击和压力的弹性新经济生态系统,由此实现欧盟的领导地位,并引领全球社会的系统转型。
由此,欧盟配合工业5.0指导框架推出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其主要目标是提高数字素养和开发互联网潜能,建立高效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使其教育和培训系统能够适应数字时代,让所有人都能实现在线学习。为推动这一计划,欧盟委员会于2022年1月建立了数字教育中心,旨在加强欧盟层面的数字教育合作与交流。该计划确定了两个优先发展领域。一是促进高性能数字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包括6项行动:(1)与成员国就数字教育的有利因素进行战略对话;(2)提供关于混合学习方法促进高质量、包容性中小学教育的建议;(3)制定欧洲数字教育内容框架;(4)促进教育的连通性,创新和开发数字设备;(5)实施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计划;(6)加强人工智能和教育与培训中的数据应用。二是提高数字化转型的数字技能和能力,包含7项行动:(1)通过教育和培训促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数字素养和处理虚假信息能力;(2)更新欧洲数字能力框架,纳入人工智能和数据相关技能;(3)创建欧洲数字技能证书;(4)提供关于改善教育和培训中数字技能情况的建议;(5)跨国收集学生数字技能数据,并引入欧盟学生数字能力目标;(6)加强数字技能培训;(7)鼓励女性参与STEM教育活动。国际组织对未来教育都重视教育在应对未来发展时如何进行规划和设计,而对技术等因素推动的可能的教育未来形态相对关注较少,这说明在未来教育的布局和安排上需要回归教育培养人的本质,需要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而不能唯技术理性是从。
(作者:张永军、吴云雁,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版文章均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未来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案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GYI2021011)(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