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李克强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住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稳物价,推进改革开放,齐心协力在三季度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基础,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本次座谈会对宏观经济形势做了准确、系统、全面的分析,对潜在的挑战与问题进行了充分估计与准备,既明确了短期任务与目标,又坚定了长期改革发展的大方向,有助于中国经济更好地稳中有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哲希说。
抓住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有何必要?
今年4月,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主要指标深度下跌。5月,国务院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包括6方面33项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
李克强说,政策效应较快显现,5月主要经济指标跌幅收窄,6月经济企稳回升,这极为不易。但经济恢复基础不稳固,发展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稳住经济大盘需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
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一、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
“目前是中国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恢复态势明显,但仍有待稳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形势较为复杂,稳经济工作仍在爬坡过坎,不能松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为何要抓住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
“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突出表现为实际增速相对于潜在增速出现偏离,经济呈现负向的产出缺口。因此,要抓住当前重要窗口期,夯实经济恢复势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刘哲希表示,为有效实现经济恢复目标,可以加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力度,有效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推动实际增速尽快向潜在增速靠拢。同时,加强对结构政策的运用,着力对当前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予以纾解。
应对好两难多难问题,如何着力?
李克强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应对好两难多难问题,既稳增长,又防通胀、注意防输入性通胀。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既要有力,尤其要加大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等实施力度,又要合理适度,不预支未来。
“当前两难多难的问题,主要来自国内外复杂形势的考验日趋增加。”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国际上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外需放缓、内需疲弱等问题也对经济复苏带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的经济发展,要兼顾实现多个目标。
如何实现宏观政策部署既有力,又合理?
“关键在于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张立群认为,我国需要在加大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等实施力度的同时,确保每个项目的实际投入与最终的使用价值成正比,避免无效供给,短期内解决了生产难题,但是长期并没有为高质量发展做出实质性的提升。
如何在稳增长的同时,又防通胀、注意防输入性通胀?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进入汛期后,部分地区鲜活商品的供应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可能会持续。
梁斯表示,为防通胀,我国既要把握货币政策调控节奏,不搞“大水漫灌”。同时积极拓展、稳固大宗商品进口渠道,确保供需稳定。
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何重提?
李克强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要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刘哲希表示,通过深化改革,我国正在逐步破除各种不合理的门槛和限制,拓宽市场空间,使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依靠市场机制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利用。深化改革,有助于进一步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从而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市场主体既是经济发展动力源,也是就业的顶梁柱。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保1.6亿多户市场主体的方法之一。”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
李克强说,用市场化可持续办法扩消费,消除制约有效投资的障碍。
“要扩大消费,不能仅依靠短期的政策刺激,更关键的是在长期中持续地增强居民消费意愿,这需要运用市场化的办法。”刘哲希认为,通过深化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能够切实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从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与此同时,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让再分配与社会保障合理运行,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人民网-强国论坛 方经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