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科技事业的新发展激发了一大批作家的创作热情,文学作品通过对重大工程、国之重器、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的书写,记录下科技进步的铿锵足音。
网络文学内容上和行业故事、青春故事相融合,叙事上发挥类型优势,注重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写出了科技题材的青春气息和热血气质。
科幻文学以其大开大合的时空想象和放眼宇宙的宏大视野,赋予科技题材更恢弘的气象。仰望宇宙星空,脚踏中国大地,科幻文学从民族文化和本土特色出发,力求彰显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
进入新时代,我国科技领域捷报频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屡获新突破,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港珠澳大桥开通营运……新时代科技事业的新发展不仅引发社会大众广泛关注,也激发了一大批作家的创作热情。在文学领域,科技强国主题创作蔚为大观,报告文学、网络文学、科幻文学通过对重大工程、国之重器、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的书写,记录下科技进步的铿锵足音。
书写大国重器背后的精神伟力
每一项科技创新,都是对深度、高度、速度的一次极限挑战;每一项重大工程、国之重器,都离不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锐意创新的接续奋斗。
近年来,从记录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陈新《嫦娥揽月》、赵雁《筑梦九天: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纪实》,反映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何建明《大桥》、曾平标《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到讲述中国超级计算机研发的龚盛辉、曾凡解《决战崛起——中国超算强国之路》,展现中国核电发展历程的王敬东、朱向军《“华龙”腾飞》……一批关于中国科技重大突破的报告文学,通过细致详尽的记录和生动曲折的叙事,写出科技创新的非凡历程,留下一份份生动详实的时代记录。
撰写科技题材报告文学,尤其考验创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作家许晨在太平洋“蛟龙探海”现场与科学家、潜航员、水手朝夕相处,以《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生动记录“蛟龙”号的来龙去脉和深潜人的攻坚克难。沙志亮《和平方舟——人民海军866医院船使命任务全记录》展现人民海军866医院船在海外进行医疗救援与文化交流的漫长航程。为了写这部作品,身为老海军战士的沙志亮用142天的时间跟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履行使命,乘风破浪。
在这些作品中,你能读出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读出关键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坚定信念,读出科学家们在艰苦环境中不断创造奇迹的自信自强……重大工程和国之重器不仅是科学家智慧的结晶,还是他们意志、人格与精神的承载。王宏甲《中国天眼:南仁东传》中,南仁东以奉献人民的情怀凝聚团队,在困境中发扬自力更生、永不言弃的精神;刘国强《祖国至上——战略科学家黄大年“飞行记录”》中,海归科学家黄大年为了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献出生命;王鸿鹏、马娜《中国机器人》中,蒋新松、王天然、曲道奎等科学家在反复的挫折和失败中寻求突破与超越,推动中国机器人事业前行;龚盛辉《中国北斗》中,从总设计师到普通技术员,北斗工程的参建人员多达30余万,他们精诚合作、勇攀高峰,熔铸起新时代北斗精神。科技题材文学重要的贡献,就是写出了科学家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和为民造福的家国情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创业创新与奋斗人生的双重变奏
网络文学是新媒介技术支持下的文学果实,不少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都对科技怀有天然的亲近感。网络文学对科技题材的开掘颇为立体,内容上和行业故事、青春故事相融合,叙事上发挥类型优势,注重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写出了科技题材的青春气息和热血气质。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把科技与工业、企业、创业结合,书写科技创新对各行各业的强大推动作用,讴歌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齐橙《大国重工》梳理了我国重工业披荆斩棘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工业人忍辱负重、追求卓越的光辉岁月。郭羽、刘波《网络英雄传》中,年轻的互联网创业者抓住网络技术变革的重要机遇,以模式创新开疆拓土,展现了互联网科技人才筚路蓝缕的韧性和坚毅。
二是重视科技在现实中的应用,聚焦平凡人生的奋斗故事。《南方有乔木》中,无人机技术的突破和新型应用推动情节发展,新技术变革激发主人公开发新产品的创意灵感,也成为主人公与爱人感情发展、相互激励、并肩奋斗的重要纽带。《大国战隼》将飞行员的成长历程与空军战机的发展史融为一体。主人公在困难面前,以坚定的信念顶住世俗压力,不断超越自我,与其孜孜不倦提升飞行技术的叙事主线相得益彰。
三是发挥类型优势,实现“行业文”与“升级流”的结合。“行业文”是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类型,注重书写行业的迭代发展和从业者的经历经验;“升级流”则是网络文学的经典写作模式,以主人公历经磨难、不断成长的故事赢得读者共鸣。二者结合,成为科技题材网络文学创作的重要趋势。科技行业的发展史与主人公的成长史相互促进,给奋斗故事增添丰富的底色。晨飒《重卡雄风》在展示重卡行业变迁与三线建设成就的过程中,讲述了主人公在重卡研制、销售领域一路征战的故事。匪迦《北斗星辰》中的几位主人公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北斗工程建设,在漫长的奋斗之旅中相互支持。作品以北斗导航系统研发为主线,以国际合作和产业发展为辅线,人物在技术攻关和行业发展的潮流中百炼成钢。
以想象力打开科技书写的未来视野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异军突起,创作势头强劲。一方面,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带动了整个社会重视科学、求索新知的良好氛围,推动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和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为科幻小说带来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科幻小说的创作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其传播接受不再局限于“科幻迷”的小圈子,而是不断向外辐射,科幻影视、漫画等也取得长足进步。
相较于其他科技题材文学作品,科幻题材尤其凸显“向未来”的创作自觉。科幻文学是建立在科学地基上的未来想象,对未来的预言常常来自当下科技的启示,对科技现实的观照又因未来视角的加入而拓展了广度和深度,从而在更大的坐标系中思考科技发展、思考人与科技的关系等命题。
近年来的科幻文学创作中,王晋康《宇宙晶卵》讲述少年绝境求生的成长历程,不仅表现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不懈追求,还呈现了一个硅基生命体的生成过程及其与人类的冲突和合作。刘慈欣《黄金原野》讲述地球居民通过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用19年时间关注“黄金原野号”飞船上的飞行员爱丽丝,并倾注无限深情的故事。尽管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但人性的光辉依然带给我们持久感动。陈楸帆《巴鳞》中的巴鳞是一种类人生物,它会逼真地模仿人类动作,却对人紧闭心扉。主人公为了能够和巴鳞进行有效沟通,试图用巴鳞的听觉、视觉和感知系统来认识世界。尊重差异、和而不同,这种东方式的智慧为科幻小说带来别样意趣。
科幻文学以其大开大合的时空想象和放眼宇宙的宏大视野,赋予科技题材更恢弘的气象。值得一提的是,当代中国科幻创作在仰望宇宙星空的同时,也脚踏中国大地,从民族文化和本土特色出发,注重文体上的探索,力求彰显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新时代的科幻小说和网络文学一起,在对外传播方面表现突出,成为展现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生动形式。
讲好科技故事,展现时代风貌。新时代文学在书写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开拓了文学视野,提升了文学格局,锤炼了文学扎根生活、书写时代的坚实质地。科技领域的新突破集中体现了时代精神,文学领域的科技书写以丰富的形式凝聚奋进力量,激励人们用科技创造未来、用奋斗实现梦想。
(作者黄发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