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强企知识产权研究院!
媒体报道
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创新和知识产权相关部署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日期:2022/03/10 浏览量:480

编者按】 目标任务接地气,政策措施鼓干劲。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求真务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22年工作部署有哪些与创新和知识产权相关的内容?本报特摘编其中部分内容,与广大读者一起,听听专家的解读。

报告摘要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

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

专家解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孙国瑞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有效支持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于金融服务的依赖度非常高,科创板企业更是如此。如何促进创业投资,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09年推出了两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形成了北京、上海、武汉三种融资模式。2019年8月,银保监会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为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提供政策支撑。此外,我国保险业通过知识产权保险业务的尝试,也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打开了另一道门。各级地方政府还应当结合当地科技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多种质押手段,进一步完善投融资评估机制,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报告摘要

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要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专家解读

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所长 宁立志

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中间层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中介作用。知识产权行业协会和相关中介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较强的专业性,拥有知识产权行业发展的充足信息,更了解也更贴近行业竞争实际和知识产权工作的真实状态,相关决策和意见也更权威,在知识产权权利维护、知识产权事业进步、知识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法治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果超越自身权利边界和职能范围,滥用权利或不当行权,就会破坏市场正常经营活动。对此,国家层面应加强关于社会中间层力量的立法规范和引导,对乱收费特别是敲诈正当使用公共知识和符号信息的行为给予严厉制裁。此外,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也应正确认识自身的法律地位和社会使命,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合法合规运行,为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报告摘要

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

专家解读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中欧创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单晓光

知识产权环境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要加强对创新主体的保护和激励,尤其要注重对广大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保护和激励。要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意识,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对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放眼世界,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走出了一条融授权确权、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行业监管与社会服务等工作为一体的中国特色新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为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动优化了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今后,应推进知识产权相关业务全面电子化,继续缩短授权周期;结合产业特色实施知识产权导航服务,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提供路径;优化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模式和经验,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效率。

报告摘要

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专家解读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创新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 任声策

公平竞争环境是市场高效运行的基础,是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提升营商环境的关键,也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之一。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完善公平竞争环境基础设施,依法平等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多方努力。政府需要加强完善知识产权法治供给和治理能力,社会需要弘扬诚信精神、尊重创新创造;企业需要增强知识产权相关主动作为、降低被动行为、减少非市场行为;个人作为消费者、员工和社会成员需要增强市场精神、提高知识产权自律自觉。企业要意识到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阶段,创新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来源。由此可见,企业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刻不容缓,需要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

报告摘要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

要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专家解读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袁真富

在创新竞争的形势下,日益加大的研发投入和日趋激烈的品牌竞争,让企业及其产品的知识产权依赖度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的价值已经不止步于法律保护,而是超越了经营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的层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谁掌握了更多的专利技术,特别是核心专利,谁就拥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也拥有更多的利润获取能力。深化产学研用结合,落实创新激励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显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鼓励企业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既要有市场竞争的力量驱动、家国情怀的使命担当,也要借助知识产权的制度力量和政策工具,给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添加“利益之油”。此外,还应当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积极引导企业重视专利保护、重视专利布局,聚焦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高价值专利培育。

报告摘要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专家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 李顺德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非常重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大力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知识产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最大激励。”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在国家五年规划中以专节的形式作出有关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的规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值得关注。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保护创新的制度,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法律保障。创新科技成果必须通过实际运用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具有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要想实现这一转化,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必须深化产学研用结合,为全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内生动力。

报告摘要

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专家解读

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 崔国斌

最近一段时间,多个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数据产权问题,深入研究数据产权保护和数据要素市场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政策性文件或立法明确数据产权归属,消除数据流通和分享的制度障碍。这一努力方向是十分正确的,值得肯定。下一步,决策者应该全方位地深入了解现有知识产权、个人信息、网络安全、国家秘密等方面的现行制度在数据市场上实际运作的效果,从而准确把握数据市场发展遇到的制度障碍,然后在各个部门法的框架下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决策者应该摒弃期望通过宽泛的数据产权立法一揽子解决数据产权问题的想法,否则会无谓地浪费公共决策资源。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期待决策者认真研究现有的制度框架,尤其是完善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如此,中国数据产权保护制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报告摘要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专家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菊丹

建立激励和保护原始创新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驱动种业发展,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用种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快推进种业振兴的关键,在于贯彻落实新修改的种子法内容。需要尽快制定系列配套的法律规则,加快完善实质性派生品种DNA指纹数据库,开发和建立收获物的DNA鉴定技术标准,为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品种权保护范围从繁殖材料延伸至收获物提供技术支持。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范围层次多、环节多,在具体实施中应通过合法来源抗辩和权利用尽规则的适用。加快新一代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的深度融合,统筹构建集育种创新科研、育种专业化服务、育种创新成果转化和育种创新成果纠纷解决于一体的种业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完善现代种业全产业链。此外,还要强化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技术自主可控,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提高我国农机装备科技研发和应用推广水平,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向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助力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

报告摘要

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专家解读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胡晓云

目前,全球社会与中国消费市场已先后进入品牌消费、品牌竞争、品牌经济的时代。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要树立以先进的品牌理念、以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等方式发展特色产业的理念,要加强脱贫地区与专业组织的有效合作,形成“品牌扶贫”“商标富民”的协作机制、共富模式;同时,要充分分析、挖掘、梳理、整合区域资源,基于地理标志产品、非遗产品等富有特色的产品、工艺、文化传承等,建立特色产业体系,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形成区域特色产业竞争力,提升特色产业价值;此外,要高度重视脱贫地区的自有人才培养。要形成科研院所与脱贫地区的人才共育机制,形成常态化培育机制,有序、有效进行脱贫地区的应用人才培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达到发展特色产业的目标,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报告摘要

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专家解读

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  平

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化特征,任何一个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和地区都要提供国际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中国在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保护上有强大和独特的优势,在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方面能够提供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在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方面,我们要依据市场竞争的规则办事,也要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规则。无论是哪里的企业,都共同去从事高端创新和研发,共同保护知识产权。外资企业特别是有重大科技投资的企业,基本上都有很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整个市场竞争中也有着很强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这是中国企业一个学习的机会。知识产权保护呈现国际化的态势,我们要尊重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同时也要借外资投入的机会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更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障。

报告摘要

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化网络生态治理。

专家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刘晓春

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网络生态治理,是网络治理顶层设计、制度建构、法律实施中的重要领域。既要对网络生态中违法、不良的负面内容建构系统化的治理机制,也要激励高质量的网络内容被源源不绝地创作出来并获得广泛传播。对于数字经济下新型内容和场景的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规则和机制,例如短视频、人工智能生成物、区块链等,还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促进创新。重视平台经济中互联网平台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重新定位和责任承担,充分考虑平台在内容创作、传播渠道、资源分配、商业利用等方面的新特点与新角色,鼓励平台展开自律治理。在互联网环境和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背景下,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竞争要素,需要构建新型规则体系,防范互联网环境下滥用知识产权和垄断行为。

报告摘要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专家解读

中国政法大学品牌与社会信用研究中心主任 刘  瑛

知识产权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是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的内在需求,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将显著提升全社会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意识,对规范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秩序、推进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和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第二,它是助力“放管服”改革、提升市场监管水平的迫切要求,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战略性实践,将推动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和高标准市场体系,赋能新发展格局,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第三,它是推进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支撑,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抓手,将推动知识产权向更高质量创造、更高水平保护、更高效益运用方向发展。(记者 杨柳 李杨芳 李铎 实习记者 刘阳子 整理)

010-5729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