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启动运行,将有力促进人类遗传资源科学保护与高效利用,鼓励生物医药创新研发、维护生物安全,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遗传资源的重要价值得到展示,利用和保护需求也进一步引发思考。
随着科技进步、文化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等特定资源的现实和潜在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开发,成为创新创造的重要基础,也是国际讨论的重要议题。如何综合利用相关知识产权制度等,为其构建起高效完善的保护屏障,是国际社会与国内有关各方长期以来积极探索推进的重点。
国际进展:分享惠益
今年10月,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云南省省会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下称COP15)在此开幕。这是联合国生态环境领域意义重大的一次会议,全球都在期待COP15能够拿出一套更具雄心且具备可操作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
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是出于自然保护的情怀,也有产生惠益、分享惠益的驱动。遗传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便是其中的一项热点议题。
遗传资源涉及种植业、畜牧业、制药业和生物科技等多领域,是各国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利益博弈的关注要点。如国际非政府组织“第三世界网络(TWN)”在2006年发现,有26种中国原产常用药物植物被国外机构或个人提交相关专利申请,这导致中国反而不能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生产这类专利产品。这类问题引发了国际对协定遗传资源“公平惠益分享”等的迫切需求,成为政府间谈判多年来的重要话题。
不仅是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的利用、传承与知识产权保护同样是在国际层面体现发展中国家诉求、在有关平台与发达国家形成抗衡的重要内容,备受各方关注。“但由于各国国情差异,不同国家对此看法和主张各有不同。”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有关专家向本报记者介绍。一些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丰富的国家希望突出和强化保护,积极参与促进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惠益分享有关的国际谈判,推动达成有约束力的国际文书;但是一些科研技术发达,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则强调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的便利获取和开发利用。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两方意见难以统一,导致国际谈判进展缓慢。
中国经验:加强保护
中国大地上孕育着丰富的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比如,中国作物遗传资源已编入全国作物遗传资源名录的就已达到几十万份;中医药传统知识第一次全国普查上报的项目达到5942项,最终评审通过2956项。这些都是我国宝贵而独特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蕴含着巨大的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对于国家安全、高质量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对其加强保护十分必要。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及时研究制定传统文化、传统知识等领域保护办法。今年以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取得重大进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相继印发,从制度建设、信息共享、转化运用等方面为下一阶段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的知识产权保护指明了方向。
“推进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保护工作,需要充分发挥不同制度优势,相互借鉴,加强衔接,形成综合性的保护体系。”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有关专家表示,对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而言,知识产权相关制度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方式,也是激发其自身价值的重要实现路径;专门保护制度则能够为其提供管理、利用、传承、保护等基本制度保障。
近年来,我国主要通过行政保护立法、加强与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衔接、创新专门制度三个方面工作,建立并完善对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的保护制度,在确保有效保护的同时,强调合理开发、加强可持续利用。其中包括修改种子法、畜牧法、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等管理性法规;专利法规定了“非法获取利用不授权”和“来源披露要求”,加强对遗传资源的保护;出台中医药法,创新构建专门制度等。
与此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有关主管部门与高校、研究机构加强联系,及时掌握研究进展并对后续研究加以推动和指引;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等资源优势和保护需求突出的地方形成互动,及时了解基层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需求,调动资源支持和促进当地研究,推动地方先行先试,这也为国际讨论和国家立法提供了必要支撑。
工作期待:形成合力
随着国际讨论、国内研究和地方实践的不断深入,如今,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保护的相关问题已经从新世纪初的理念普及和初步摸索,进入到寻求突破的新阶段,国际磋商和国内立法与实践的相互影响、平行互动也将更为密切。
关于下一步工作推进,业内专家提出三方面建议:
要立足国内,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保护实践。要深入了解我国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的特点、现状及保护需求,加强研究论证,处理好规则设计存在的难点问题,加快推动我国制度建设。包括健全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制度,制定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等领域保护办法等。同时指导和推动地方开展保护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要放眼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我国既是资源的拥有者,也是资源的利用者。需要及时跟踪、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讨论,听取和借鉴国际经验,以国内制度建设和保护实践为基础,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和利益诉求的立场观点与解决方案。
要加强协作,互动配合,形成合力。主管部门之间要继续加强沟通,完善制度衔接配套;国家与地方要相互支持,国家立法的研究论证可以为地方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地方经验的积累可以为构建合理有效的制度提供重要实践基础;国际讨论与国内立法和实践要积极互动,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的有机统一。(本报记者 李杨芳)